说起穿山甲,也许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动画片《金刚葫芦娃》中善良而勇敢的穿山甲形象。它在打洞时不慎钻穿镇妖石,放出了被镇压千年的蛇精和蝎子精,为了掩护爷爷和葫芦娃们不被妖怪伤害,关键时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然而,现实中的穿山甲们,却正在为人类难填的欲壑而经历着一场灭顶之灾。
种类知多少
穿山甲属于哺乳纲中古老的鳞甲目家族,现存的种类一共有3属8个种,其中4种产于亚洲。它们分别是中国南部、印度北部、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和中南半岛北部的中华穿山甲,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和不丹的平原和丘陵的印度穿山甲,泰国、印尼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婆罗洲和小巽他群岛、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在内的东南亚地区的马来穿山甲,菲律宾巴拉望省的菲律宾穿山甲。
另外4种产于非洲,它们分别是几内亚、西非大部分地区、肯尼亚西南部和坦桑尼亚西北部低地热带雨林的树穿山甲,非洲中部的塞内加尔、乌干达和安哥拉等地的低地森林和农田的长尾穿山甲乌干达、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草原和森林的巨穿山甲,广泛分布于非洲东南部15个国家的草原和干燥林地的南非穿山甲。
秘密武器
虽然在动物分类学上,鳞甲目与我们熟悉的豺狼虎豹、小猫小狗等食肉目动物是“亲戚”,但是穿山甲的身体结构却与这些尖牙利爪的家伙截然不同。所有种类的穿山甲身上除了面部和身体腹面之外的部分,其余都覆盖着一层大而坚硬的鳞片,这些鳞片由角蛋白构成,成分与人类的毛发和指甲差不多,这是穿山甲赖以防身的“秘密武器”。当遭遇天敌攻击时,行动迟缓且缺乏攻击性武器的穿山甲便会就地缩成一团,变成一个巨大鳞片包裹的大硬球,让敌害无从下口。如果这样还不够的话,穿山甲还能突然张开鳞片,利用锋利的鳞片边缘割伤敌害,或像黄鼠狼一样从肛腺释放带有恶臭味的液体。
穿山甲的眼睛很小,视力较差,外耳壳也很小,它们白天通常躲藏在地下的洞穴或树洞中,夜晚才外出活动,依靠敏锐的嗅觉寻找食物。穿山甲的嘴里没有牙齿,主要以白蚁、蚂蚁等小昆虫为食。中华穿山甲、印度穿山甲等地栖的种类主要以在地面和地下筑巢的白蚁和蚂蚁为食,而喜欢栖息在树上的树穿山甲、长尾穿山甲等则更喜欢光顾树上的蚁巢。
捕食时,穿山甲会用长着大而发达的爪的强壮前肢挖开蚁巢,再用布满黏液的长舌头舔食蚁类,穿山甲的胃壁厚且坚韧,在进食时常常会吞入一些砂砾、小石子等,像鸟类用吞食的砂砾磨碎嗉囊中的食物一样,利用它们磨碎吃进胃里的昆虫。
穿山甲这类以白蚁和蚂蚁为主食、昼伏夜出的小动物,与虎、白鱀豚等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大型食肉动物,和亚洲象这样的大型食草动物相比,对生存环境要求要低得多,对于人类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也不会造成危害,一些种类的穿山甲的存在甚至对于控制森林中白蚁的危害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寻找猎物的过程中还给土壤松土,这对庄稼是非常有益的。
灭顶之灾
穿山甲的繁育率很低,一般1~2年产1仔,这就使它们的种群数量由于过度捕猎而下降很快,恢复起来又很慢,特别是在失去其栖息地的时候,数量下降就更为严重。据估计,各个种类穿山甲每一代的寿命大约为7~9年。同时,饲养穿山甲也比较困难。在过去的150多年来,100多个动物园和机构曾试图圈养穿山甲,鲜有成功。大多数穿山甲会在6个月到3年内死去,相关记录显示,大约70% 的穿山甲在圈养的第1年内就会死亡。它们专吃活蚁的习性,对遭到捕获而导致的压力的极度敏感,以及虚弱的免疫系统,使穿山甲圈养的成活率极低。
更让人感到担忧的是,由于民间流传着“穿山甲鳞片能疏经通络帮助妇女下奶”“穿山甲的肉和血能滋补”这样毫无科学根据的谣言,现存的8种穿山甲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捕杀。
由于穿山甲行动能力弱且体表有浓烈的气味,遇到危险无法逃脱时会像刺猬一样本能地就地缩成一团,带着猎犬的盗猎者捕捉起它们来简直不费吹灰之力,穿山甲那赖以防身的坚硬铠甲,却给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
现在产于亚洲的4种穿山甲中,中华穿山甲已经是极度濒危物种,数量比大熊猫、滇金丝猴等“明星物种”还要稀少得多。由于每年可能超过1万只的捕杀量,中华穿山甲在其分布区内的绝大多数区域内都被捕杀殆尽,仅在如台湾岛等少数地区还残留着部分种群,随时可能灭绝。
马来穿山甲也没有逃过同样的命运,也被捕杀至极度濒危,而印度穿山甲和菲律宾穿山甲也由于相同的原因成为了濒危物种。相比亚洲的近亲们,非洲的4种穿山甲遭受大量捕杀的历史较短,但是近年来数量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其中南非穿山甲的种群数量在27年内下降了30% ,和巨穿山甲、长尾穿山甲、树穿山甲一起被列为易危物种。这场由于人类的贪婪和迷信所导致的浩劫,将现存的8种硕果仅存的鳞甲目推到了灭绝的边缘。我们的子孙后代是否还能继续看到穿山甲这类身披鳞甲的独特小兽,就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