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谈兵|俄最先进隐身无人机被击落,核心机密或遭泄露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14 09:31

近日,俄罗斯一架最新型S-70“猎人”-B隐身无人战斗机在乌克兰康斯坦丁诺夫卡地区上空被一架战斗机发射空空导弹击落。残骸坠落到地面后,被乌方人员迅速收集运回后方,很可能供北约国家军方和技术人员分析研究。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架在实战中被击落的隐身无人战斗机,而且将其击落的很可能还是己方俄军的战斗机。

那么,S-70“猎人”-B隐身无人战斗机到底性能如何?尚未服役就投入实战的目的何在?为何会被己方战机击落?

俄最先进隐身无人机坠毁在乌克兰引发了外界的高度关注,对于媒体的报道,俄罗斯官方至今未进行回应。

从“鳐鱼”到“猎人”-B

提到S-70“猎人”-B这款目前俄罗斯最先进的隐身无人战斗机,就不得不先从当年米格设计局推出的“鳐鱼”无人机讲起。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欧美国家掀起了一系列新型隐身无人战斗机的研发项目,比如美国国防部整合了空军和海军需求后提出的J-UCAS隐身无人战斗机项目,而法国达索公司在法国国防部的支持下,也联合了EADS集团以及泰利斯公司等欧洲军工巨头,联合启动了后来大名鼎鼎的“神经元”隐身无人战斗机项目。

在这种情况下,陷入困顿的俄罗斯米格设计局仿佛抓到了一棵救命稻草。当时,米格旗下研发的米格-AT高教机不敌雅克设计局的雅克-130,未能拿到俄空军代替L-39的订单。而米格-29系列战斗机的后续发展前景也不妙,即便是被寄予厚望的米格-29SMT以及米格-35等新型号,在苏霍伊设计局的苏-27/30等重型战机的严重挤压下,也很难能够拿到批量订单。所以,此时的米格设计局看到了隐身无人战斗机必将是未来俄空军急需的先进装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了名为“鳐鱼”的隐身无人战斗机原型机,并且在2007年莫斯科航展上首次公开亮相。米格设计局希望该机能够受到俄空军以及国外用户的青睐,从而帮助其走出困境。

坠落在乌克兰境内的俄S-70隐身无人机残骸。此次坠毁对于该机乃至俄罗斯隐身技术都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乌克兰以及北约可以通过残骸分析研究俄罗斯的隐身涂料、隐身材料等核心技术的发展。

不过,从当时公开的“鳐鱼”原型机气动外形来看,很显然米格设计局借鉴了美国J-UCAS项目中波音公司X-45C的设计。事实上,后来以法国为首研发的欧洲“神经元”隐身无人机的气动外形也与X-45C很相似。这就使得外界对于米格设计局“鳐鱼”隐身无人机的第一印象就是波音公司X-45C的“山寨版”。而且,“鳐鱼”的外形尺寸也与X-45C很接近,只是翼展和最大起飞重量小一些,同样都采用一台无加力版本的战斗机用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

但是,米格设计局“鳐鱼”隐身无人机在某些细节设计上还是有一定的不足,比如为了容纳大型制导弹药而设计了大尺寸内置弹舱,再加上发动机舱,导致机身中部过于凸出,破坏了隐身设计外形。而且,机身头部进气道的隐身设计也不够好。所以,在2007年首次亮相后,“鳐鱼”隐身无人机既没有得到俄罗斯国防部以及俄空军的后续支持,也没有哪个国际客户对其表示感兴趣。

事实上,当时俄罗斯政府已经启动了整合本国航空工业的一揽子计划,将包括米格、苏霍伊等在内的原本各自为战的单位全部纳入到新成立的联合航空制造集团旗下。此后,在联合航空制造集团的统一规划下,研发新型隐身无人战斗机的重任被交给了实力更强大的苏霍伊设计局手中。从2011年开始,苏霍伊设计局正式接手该项目,即我们如今看到的S-70“猎人”-B。

苏霍伊设计局充分意识到了米格设计局“鳐鱼”隐身无人机的诸多缺陷,特别是动力不足导致总体布局设计过于紧凑局促。所以,苏霍伊设计局首先为自己旗下的S-70“猎人”-B隐身无人机选用了动力更加强劲的AL-31F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后期量产型则可以更换为更先进的AL-41F-1S。正是得益于拥有如此强大的“心脏”,S-70“猎人”-B隐身无人机的外形尺寸才得以“暴涨”,机身长度从“鳐鱼”的10米增加到14米,与中巴联合研发的JF-17轻型战斗机相当,翼展更是从11米大幅增加到20米。相比之下,苏-57战斗机的翼展只有14米,而苏-35战斗机的翼展也不过15.3米。可以说,S-70“猎人”-B是目前世界上外形尺寸和起飞重量(约20吨)最大的隐身无人战斗机。

正进行飞行测试的S-70无人机,该机采用了有利于提升隐身能力的飞翼式气动布局。

从气动外形布局来看,S-70“猎人”-B基本上继承了“鳐鱼”的飞翼设计,同样采用机身腹部左右两个大型内置弹舱。由于尺寸增加,机身厚度明显加大,使得S-70“猎人”-B的机身中部不再像“鳐鱼”那么突兀,进气道隐身设计也改进了很多。不过,2019年首飞的S-70“猎人”-B首架原型机直接采用了一台带加力燃烧室的AL-31F发动机,所以尾部的隐身设计做得不到位。直到2021年第二架原型机的出现,标志着S-70“猎人”-B进行了全方位的隐身改进,全向雷达反射截面进一步降低,气动外形设计基本上达到了成熟状态。该机采用了无加力版本的AL-31F发动机,高温燃气通过与冷却空气混合后,经过菱形隐身尾喷口排出机身外,其雷达隐身和红外隐身效果更佳。

“猎人”-B为何被击落?

这架被击落的S-70“猎人”-B隐身无人战斗机的残骸坠地后,有乌方人员在其中发现了印有S-70-4字样的零件。由此可以推测,该机很可能是S-70“猎人”-B的四号原型机,或者称之为测试样机。而且,从乌方公布的图片来看,现场还发现了疑似UMPBD-30SN滑翔制导炸弹的鼻锥部件。这说明当时这架S-70-4号原型机应该在弹舱内挂载有数量不详的UMPBD-30SN滑翔制导炸弹。从被击落地点距离双方前线约16公里、距离俄罗斯阿赫图宾斯克空军基地约600公里来看,这架S-70-4号原型机当时很可能在执行对乌方战线后方纵深地面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的测试任务。

与苏-57一同飞行的S-70无人机,两机有可能正进行协同作战测试。

事实上,不止是俄罗斯,包括欧美国家在内都会在军事冲突或者高强度对抗的秘密任务中投入使用某些刚刚服役不久甚至还没有正式服役的新型武器装备。在这些场景下,新型武器装备能够得到更好的实战或者近似实战检验。当然,一旦被击落就有可能导致新型武器装备曝光乃至泄密的风险,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伊朗军方在2011年通过干扰欺骗手段,俘获了一架完好的美军RQ-170隐身无人侦察机。

从目前我们能够获取的信息来看,当时这架S-70-4号原型机一方面要进行远程精确打击的测试,另一方面也是进行与有人驾驶战机配合作战的战术检验。从仅有的视频和图片,我们还无法确定当时与这架S-70-4号原型机伴飞的俄军战机到底是哪个型号,外界推测可能为苏-57或苏-35,而笔者分析认为是苏-30SM的可能性也许更大。因为苏-30SM为双发双座多用途重型战斗机,其后座飞行员既可以负责对地攻击和目标指示,同样也可以兼做无人机操控员的角色,从各方面来说都要比苏-57和苏-35这类单座战斗机更方便。

但是,最后为何俄军战机会发射空空导弹将己方最新的隐身无人战斗机击落。最直接的推测就是当时这架S-70-4号原型机很可能失去了人员的指令控制,很可能会一直飞下去,直到燃料耗尽,滑翔迫降在乌克兰腹地。当然,以S-70“猎人”-B隐身无人战斗机的设计来看,飞出乌克兰境内,落到波兰境内也并非不可能。1989年7月,苏联空军一架米格-23M战斗机在波兰训练时发动机出现故障,飞行员低空弹射。不料,这架无人驾驶的战斗机竟然从波兰一直飞到了比利时才耗尽燃油坠毁。所以,俄空天军也是担心这架S-70-4号原型机失控后飞向乌克兰腹地而可能被西方完整俘获,最终不得不下令将其击落。即便如此,遗落的残骸对于西方国家了解俄军这款最新无人机的设计性能也是很有帮助的。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